上海宣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扫一扫,手机逛起来
主营:形象宣传片 广告片 微电影 投影视频 栏目包装 三维动画
021-61555720
您现在的位置:
首页 > 公司新闻
企业信息
2
  • 注册时间:2014-07-07
  • 联系人:王慧华
  • 电话:021-61555720
  • 联系时,请说明仪表网看到的
  • Email:saturnbest@1163.com
在线询价
产品目录
公司新闻

纪录片《康书乐,骑着板凳飞翔的诗人》拍摄台本

发布时间:2014-09-21

纪录片主人公康书乐,不能直立行走的诗人,有着一个充满辛酸和传奇的人生。

一)、灯光下的创作    中景:室外。一个人挪动着小板凳缓慢前行的背影。

中景:室外。夜色,房屋轮廓,灯亮,映出人影。

   近景:室内,康书乐背影轮廓。侧面。

   特写:室内。灯光下,一只不灵活的手敲击键盘。

         显示器上出现一行又一行诗句。

   近景:座椅上,蜷缩着的双腿。

   特写:灯光下,一副思索的面孔(侧面)。

   画面交替进行。

   画外音:不难看出,他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,一个活动受到极大限制的人,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残疾人。与其他残疾人不同的是,他的思维却是活跃的,他的情感 是丰富的,他的内心是强大的,他是太行东麓、唐河岸边一位非常活跃的乡土诗人。伴随着键盘时断时续的敲击声,今晚,将会有一首饱含情感的诗作,从这只不灵 便的手下流出。

   中景:背影。

   特写:时钟:11时20分。

   画外音:灯光下的这位创作者,就是河北省作协会员、唐县文学创作协会会长、被称为骑着板凳飞翔的诗人康书乐。

   特写:伴随着键盘的敲击声,一首诗展现出来!(配音朗诵)
周而复始的翻滚 ­

总走不出那条古老的道路 ­

永恒的旋转里 ­

自己是自己沉重的包袱 ­



功与过结合的生命 ­

推动一个民族挣扎着延伸 ­

但又画地为牢 ­

限止住我们超越的脚步 ­

 

本来一步能跨过的圈子 ­

却环绕了十几个世纪 ­

针对一代代困惑的前程 ­

一直执迷不悟 ­



一任沧沧桑桑的轮回 ­

一任千篇一律的重复 ­

即便将岁月走成了大洼 ­

依旧熟视无睹 ­

石碾的思想已盘根错节 ­

就在某些人心灵的深处

­

     画外音:看得出,这是一首蕴含寓意的诗作,这首诗作是被怎样的创作灵感的火花点燃的,作者通过《石碾》这首诗,又试图抒发和说明了什么?或许境界不同的人,会有不同的解读。

      特写:灯光下,康书乐谈这首诗的创作。

    特写:时钟已进入午夜。

     画外音:完成了这首诗的创作,康书乐如释重负,也预示着**的结束,他可以心安地休息了!

   近景:作者艰难的宽衣、躺下。灯光熄灭。

   中景:院外,看到灯光熄灭,室内暗了下来。

二)、人生述说

   中景:静静地手机店内,康书乐望着窗外,陷入遐想。

   近景:讲述自己的经历。

   近景:有顾客进来,康书乐向顾客介绍着什么。

   画外音:1961年农历9月23日,康书乐出生在河北省唐县西雹水村的一个农家。这个命运多舛的孩子,还没学会走路,就因患小儿麻痹症失去了行动自由。儿时的他只能借助一个小板凳挪动身体,凭借妈妈抱着才能出门看看外面的世界。

   近景:田野,康书乐童年背影。

   远景:孩子们奔跑、嬉戏的画面

   画外音:少年时代的他,常常用目光追逐那些奔跑的身影,看着看着就会流下泪来。他不能像他们那样奔跑、嬉戏,他只能用心奔跑,然后去想象远方。他永远不 可能像常人那样生活,不可能拥有奔跑的自由,也品尝不到行走的幸福。站起来、奔跑,对他是个奢望,是个永远难圆的梦,他只能坐在自己的影子里,品味孤独, 寻求希望。

    中景:孤独的坐在凳子上的小男孩侧影。几个小男孩、女孩异样的目光瞅着他从身边走过。

    画外音:难以想象那无数日夜,他静止在母亲的怀抱、父亲的肩头,他静止在热闹之外、人群之外会是怎样一种心境。在他童年和少年的记忆中,他聪慧的双眸更多看到的是异样的目光、甚至是嘲笑和排斥。

    特写:冬天。黄昏时分。唐河岸边田埂上,康书乐沉思侧影。枯黄的小草在风中摇曳。

    近景、远景:唐河东去。

    画外音:常常,他会坐在唐河岸边,望着东去的母亲河凝思或遐想;常常,他会在久久的凝视中拉长思绪,点燃创作灵感。因此,他深深的感恩母亲河,那是他永恒的宝藏、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。

   特写:灯光下,不灵活的手指。敲击键盘的声响。

   特写:一首新诗在显示器上显现:

            

    面对唐河的断想 2012-02-02

           常笑

现在  我们必须退守年关  逃避债务

等待凄凉的河床  枯草

死亡的鱼虾  联合举起一片

痛斥和**



现在  我们是一群变异的强盗

争前恐后  被酒精烧透

在物欲的深渊里

正在一点点扒光母亲过冬的衣服



现在  我们应该躲进岁月的一角

藏起面目  低下头颅

为今天消失的绿色  飞禽的骨骇

大自然的透支

还有流失的风景与水土



现在  我们必须扣留日子里疾走的杂质

逆风而行  打磨亮目光

预防让自己的子孙

把一代人的名字

装订成一册罪人的史书

现在  我们独坐窗前

细品一杯茶  或翻阅往事

看未来的一场大雪

是否会把一生的平仄

掩盖在红尘深处

    采访:谈谈这首诗创作的动因,试图表达什么?

    近景:康书乐谈他这首诗的创作过程,和所表达出的一种情绪。

    画外音:作为喝唐河水长大的唐河儿女,他深深地爱着母亲河,密切关注着母亲河的生态。当清清的河水从身边流过,他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感动,当母亲河遭受的 人为的破坏和污染,不再清澈时,他的内心就被深深地刺痛,就会忧虑和感到那样的无助。他**能做的,就是用自己的笔,表达极大的愤懑。当母亲河恢复了昔日 的容颜,又变得清澈和甘甜了,他就会由衷的高兴,像个小孩子那样欢呼雀跃。

(三)、童年梦想

     1、中景:狭长的街道里,几个孩子背着书包迎着朝阳蹦蹦跳跳地去上学,一个小男孩坐在大门前,羡慕的望着他们远去。

     2、画外音:他非常渴望自己也和周围的小伙伴一样,背着书包到学校去学习!但这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奢望,他始终未能迈进学校的大门。

    3、特写:一个小男孩在油灯下艰难地写字。

    画外音:然��,这并没有阻挡他学习的渴望,他要选择别一种方法读书、写字。为了学会写字,他做了各种尝试,*后终于找到了一种人们做梦也想像不到的写字方 法:因头能转动,左脚趾能动,右手指能伸缩,于是,他就爬在炕上,把这三种有限的功能联合起来,完成一个移动笔的动作,慢慢地学会了写字。他用一本小字典 当书,让身边的伙伴当老师,一直坚持自学到能读书的程度。他做不了别的,读书和写字是他生活的全部,他学会了用文字行走。而文字是他的翅膀,他的灵魂因此 得以飞翔。

(四)、耕耘与收获

    近景:一个小男孩在油灯下艰难地写字。

    画外音 :望着聪慧残疾的小书乐,当农民的父母被愁云笼罩,他们不可能为自己的孩子规划一个美好的未来 ,一想到孩子看不到未来的人生,他们就默默的掉泪。但小书乐却选定了自己未来的道路,就是文学创作,他要写诗,他要用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,通过诗歌创作, 改变自己的命运。 他还确定了自己的笔名:常笑。就是想告诉人们,他要乐观的生活,乐观的面对人生,他要向世人证实自己虽然残疾,但不是一个废人。

    采访:选择诗歌创作是在哪一年?为什么选择文学创作?是想以此改变命运吗?

    近景:康书乐讲述那段创作经历。

    画外音:从那时起,他就成天爬在土炕上写呀写。除了写诗,还写散文、随笔…… (康书乐灯下背影)然后请人帮忙寄出去。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,但结果不是泥牛入海,就是等来一些退稿信。但他并不气馁,他确信自己能行。终于,他迎来了 创作的曙光,他的诗作开始发表了!

    特写:一只手将信封投进邮筒。又一只手将信封投进邮箱……   

    画外音:每写完一首诗或一篇文章,他就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,就会激动地把它投到远方。那其实是在放飞一次希望,好让自己拥有憧憬。这是他的生活,也是他的 娱乐,那些文章就是快乐的小鸟,他希望它们能够飞回。并且把文章发表的日子当成节日,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一个人的狂欢。但是这狂欢是那样岑寂,他常常要一个 人去感觉内心快乐地沸腾,然后目光越来越明亮,明亮得照亮了自己的人生。

    近景:邮递员将信递给他……

    特写:激动的表情。

    特写:展示获奖证书;谈获奖感受。

    画外音:1987年,康书乐的****作《冰与火的联想》在“国内短诗大赛中获奖,这对他是个很大激励,从此,他的创作更加勤奋,更加刻苦,收获也越来越 大。此后,他的诗陆续在《诗刊》、《诗神》、《星星》、《散文诗》等文学刊物上发表,并不断在国内性诗歌大赛中获奖。为此他赢得了很多荣誉。

    特写:发表的部分诗作。
(五)丘比特神箭

    画外音:1992年,对于他来说是难忘的,这一年,他被保定地区文联破格推荐到河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学习,没有上过小学和中学的他,一步迈进了大学的校门。

   特写:河大期间照片。

   画外音:在那里,它不仅学到了知识,也收获了爱情。31岁的康书乐邂逅了21岁的沧州姑娘杨小婷,两个人牵手走到了一起。

    特写:杨小婷河大期间的照片,两人恋爱时的照片。   

    画外音:对于他所遭遇的爱情,被人们称为传奇。当爱神之箭洞穿心房,对于别人是惊喜和幸福,对于他来说不亚于另一次撕裂。巨大的自卑感,巨大的诱惑,无数 逃离的企图,还有不可遏制的想拥有……他邂逅了他生命中的爱情的时候,他内心**了巨大的力量。这力量是无数年与命运抗争的结果,是经过了一次次自我撕裂 而又弥合之后爆发的磅礴的生命力。

    特写:结婚照或相关视频。

    近景:采访杨小婷、康书乐:怎样互相爱上了对方?谁*先发出了爱的信息?简单讲述恋爱经历。

    画外音:那姑娘是他的大学同学,健康开朗,漂亮热情,仿佛一只被爱火燃烧的飞蛾,义无反顾的进入了他的生活。她对他说:我的手就是你的手,我的脚就是你的 脚。他们的婚礼轰动了整个社会,成为当地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。结婚,让他的生命散发出更加缤纷的色彩,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生活。他没有权利再去一个人的世 界与宁静对白,没有权利再去沉浸在文字之中汲取清欢,他要赚钱养家!

    采访杨小婷:嫁给他你觉得委屈吗、幸福吗,后悔过吗?
近景:杨小婷回答……

    画外音:回答是否定的。她说,当年在河大作家班谈恋爱并决定嫁给他时,所遇到的阻力是难以想象的,聪明漂亮的她要嫁给一个大她十多岁的残疾人,很多人都觉 得她太傻了,家人甚至以断绝关系来阻拦这段相差悬殊的婚姻,但她却义无反顾,没有退却和妥协。她说,之所以要嫁给他,是因为有着共同的文学爱好和共同语 言,尤其他对文学的那份执着,让人钦佩。所以,她无怨无悔,愿意将自己的一生交给他,并照顾好他。尽管生活会很清苦,但她却感到很幸福。

    近景:杨小婷给康书乐沏茶。

    特写:《眼镜赋》字幕

     眼镜赋

       常笑

当世俗的风暴袭向我伤痛的生命

你是一种宁静的盾牌

遮住飞沙

守卫我含苞欲绽的梦蕾

……

    这首诗实际上就是写给妻子杨小婷的,诗中由衷地表达了对爱人的赞扬、感激和爱。

    近景、特写:康书乐旧屋。

    画外音:这就是康书乐夫妇婚后居住了十几年的家,在这所简陋的房子里,他们送走了瘫痪在炕8年的老母亲,迎来了聪慧可爱的女儿。也是在这里,他们相濡以沫,度过了人生中*艰难的岁月。

   (六)生活磨砺 
采访康书乐好友:想到过康书乐会结婚成家,并有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吗?

    近景:朋友谈他的爱情、生活的艰难。

     画外音:可以想象,赚钱养家,对于他,是那样艰难!大学毕业后,没有一个单位接受他。他*初的走入社会,竟然是在自己妻子就职的学校门口卖东西。他 很敏感,他在人们异样的目光里尽管外表平静,内心却掀起狂澜。他瘦小的身影坐得更直,他不断的强大着自己的心灵力量。当生命中挚爱的女儿出生后,他就无坚 不摧了。一个强烈的信念就是,他不能让他的爱人一个人承担所有的艰难。为了家庭,为了生计,他四处奔波,他可以付出一切、承受一切。

    特写:妻子、女儿的图片、三口人合影。

    画外音:尽管他是个残疾人,他的身体不足以让他承担起生活的重负,但作为人夫、人父,强大的内心和使命感使他毅然肩负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,他不能让生活的重负完全压在心爱的人身上。

    中景、近景、特写:康书乐在校门口摆摊、在水库区摆摊。

    采访:靠文学创作不能养家糊口吗?为了生活,都做过什么?

    近景:康书乐谈……

    画外音:尽管他的诗作屡屡发表、获奖,但他的生活并没有因此改变,他意识到,靠文学创作养家糊口是很难的,他必须面对现实,必须屈服于生活。为此,他做过 种种尝试:在水库边卖过冷饮,在校门口摆过小摊……直到现在,他拥有了自己的手机店。但他的白天属于生活,而夜晚,才属于他挚爱的文学。

   

    近景、特写:灯光下,电脑前,敲击键盘。

    特写:字幕缓缓显示诗作。

自画像2008-06-15

     常笑

你眼睛的深沉   ­

决不是犹豫岁月河里的波涛 ­

而是积蓄的踏浪的力量                        ­

­

你晶莹的泪珠 ­

决不是恐惧严寒的粗野   ­

而是溢满激动的向往     ­

 

你跳跃的血脉     ­

决不是无忧无虑的小溪 ­

而是青春勇猛奔放的激情  ­

    

你古朴的歌声         ­

决不是柔情绵绵的小夜曲 ­

而是倾泻的瀑布砸在黑暗的岩石上            ­

 

你赤诚的灵魂      ­

决不是期待目光雕刻的工艺品  ­

而是一块饱经沧桑的纪念碑    ­

 

你燃烧的思想       ­

决不是瞬间凋谢的焊花   ­

而是一把利剑正刺向命运的心脏 ­

    近景:康书乐谈这首诗歌的创作。

    画外音:身体的残疾,束缚的是他的手脚,但不是思想。不难看出,这首《自画像》,其实是在言志,是在激励自己。每当他的身心感到疲惫或者对未来感到困惑时,他就会在夜深人静时,打开电脑,用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感,激励自己奋勇前行。

    采访康书乐:在现实生活中,在我们周围,经常会听到一些人的种种抱怨,抱怨社会不公,抱怨人生艰难,那么你呢?当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时,是否也会抱怨呢?

  近景:康书乐沉思片刻,回答。

    话外音:生活在这样一个贫困地区的农村,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家庭,他这样一个人,生活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,但他*多只是偶尔会发出感慨,却从不抱怨。这个从 小在逆境中长大的唐河儿女,已经学会了面对、学会了选择坚强,而不是抱怨和逃避,因为他也无路可逃。      

    采访杨小婷:作为当年的文学青年,你现在还在坚持创作么?

    近景:杨小婷谈。

    画外音:自从嫁给了康书乐,生活的压力渐渐地冲淡了她的创作热情,*后她不得不放弃了自己挚爱的文学创作,全身心的扑到工作、生活和支持丈夫的创作上。

    近景:家中,杨小婷将*后一个菜端上来,给康书乐盛饭、夹菜。

    中景:杨小婷饭后收拾餐桌。帮助康书乐坐到电脑前。

    特写:再现灯光下创作情景。

   (六)写给妻子

    中景:杨小婷捡石头回来。

    近景:打理自己收藏的唐河彩玉石。

    画外音:近两年来,杨小婷爱上了唐河彩玉石收藏,但她的收藏与别人不同,她不是用钱买自己喜欢的藏品,因为她没有钱,而是利用业余时间到唐河边上去捡。因为这可以不用花钱。

    中景、特写:唐河岸边捡石头的情景。

    近景:小院里,康书乐望着摆弄彩玉石的妻子。

    特写:康书乐计算机打字。

    特写:诗歌《捡回彩石的人》从手指间流出。

捡回彩石的人2012-04-09

              常笑

从河床捡回彩石的人

把每一块都陈列在阳台

或方或圆 组合成自己的心境
从河床捡回彩石的人

打磨 涂蜡 抹油 并携石入梦

准备让每一个日子

都充满彩石的味道



从河床捡回彩石的人

半疯半颠 不离不弃

天天逼我为彩石写诗 作词

写出没有杂质而底气十足的部分



和捡彩石的人相互凝视

我异想天开 二十年前的春天

我会不会也是她

从岁月的河床里捡回的一块彩石?

    画外音:从康书乐的诗歌中,也会发现有几首是写给爱人杨小婷的,其中包括《眼镜赋》,还有这首《捡回彩石的人》(还有无其他诗)

   

   采访杨小婷:你认为他是一块被你捡回的彩石吗 ?

   近景:杨小婷笑。回答。

   近景:康书乐谈写给妻子的诗的创作过程。

 

(七)情洒田园

   中景:菜园里,杨小婷在忙碌。

   近景:田埂上,康书乐为爱人朗诵自己的新作。 

 画外音:生活的艰难并不意味着没有快乐,苦难的历程中,依然不乏甜美的情调和浪漫,这对文学伉俪,以不被周围一些人理解的行为方式,诠释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的憧憬和爱。



(八)写给女儿   



       特写:女儿成长的照片。

       特写:康书乐诗作《兼致雪儿》。

      画外音:当然,作为一个情感丰富的诗人,康书乐也把自己*真挚的情感献给了自己的爱女。《兼致雪儿》便是他写给女儿的**首诗。

      中景:康书乐女儿打工情景。

      近景:康书乐女儿访谈。心目中的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?理解爸爸对你的爱吗?

      特写:康书乐女儿回答提问。

      特写:康书乐诗作:



写给外地打工的女儿2011-09-10

            常笑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
我以往写出过很多补丁
每一块都灵验无比
当经济出现缺口
我便写出一块补丁
大小适度  堵住漏洞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当婚姻像服装一样产生了破损
我又勾画出另一块补丁
粘贴得当  天衣无缝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而今夜  我写出了无数块补丁
却根本堵不住理性的缺口
一次次失败  让心隐痛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
孩子  快回家准备器皿
预防我如水的情愫
倾泻而出
弄湿了我家新铺的地板

    特写:康书乐神态黯然,沉思。

    画外音:谈到女儿,康书乐不免黯然神伤,尽管作为父亲,他在心爱的女儿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爱,他已经尽了*大努力,但他却总觉得愧疚,总觉得对不起女儿。对 于别人家的孩子来说,二十岁正是上大学的年龄,正是在家被娇惯的年龄,而他的孩子,为了减轻家庭负担,却早已踏上了打工之路。这首《写给外地打工的女儿》 深情地表达了一个父亲对爱女的无限爱怜。

    现场采访康书乐女儿:看到过爸爸为你写的诗吗?看了后会有什么感想?为爸爸妈妈不能给你提供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感到过遗憾、委屈和不公平吗?   

   特写:女儿回答。从没有!相反,我非常敬佩和崇尚自己的爸爸。我很为自己有这样一个爱我、固守着文学理想的爸爸感到自豪和骄傲。尽管他不能像别人的爸爸 那样给我提供优越的的物质生活 ,但他却给了足够的爱,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,给了我精神上的快乐。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,有一个很爱我的爸爸妈妈,我感到很幸福,而这种幸福感,是**所 不能买到的。我之所以早早地选择出来打工,就是希望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,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爸爸妈妈生活得好一点,我不想让他们那么辛苦,那么劳累!

    画外音: 女儿还说,她要努力工作,等挣了钱,一定帮助爸爸实现出书的愿望。她说,她和妈妈都盼望着这**的到来,都非常渴望看到、并分享出书带给爸爸的那份快乐和幸福!

    (九)出书波折

    近景:康书乐翻看、整理自己的诗稿。

    画外音:尽管康书乐的诗作在国内各报刊陆续发表,并且屡屡获奖,但他并没因此满足,曾有一度,他心心念念的,还是希望自己的诗作有**能够结集出版。但若实现这一愿望,对他来说,是多么的艰难。

    特写:康书乐谈出书经历。(不同景别谈出书经历)

    老辈人遇到难办的事常说:这真比女人生孩子还难。其实,女人生孩子并不难,因为她们有着先天性的生理准备,*多就是经历一番阵痛罢了。而我为了诗集的出版,却整整奔波了十年,前后经历过四个出版社,历尽其中的艰辛与苦涩——*终出书的愿望也没有实现。

    特写:发表的诗作。

    画外音:十年前,正是我诗歌创作的收获季节,随着一首首诗歌陆续见诸报刊,很多读者来信,建议我把发表过的精品结集出版。这建议与我当时的想法不谋而合。于是,我付出了半年多的心血,精选出一部诗集,取名《写在感情的边缘》。

    中景:河北大学、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等社团标识。

     康书乐画外音: 随后,我带着诗稿先后走访了河北大学“晨钟”文学社,北京大学“五四”文学社,清华大学,河北轻化工学院等高等院校,广泛征求意见和批评。诗集得到大多数 读者的肯定后,我又到文化部找副部长高占祥先生题词,找**部副部长贺敬之先生写序,请河大中文系教授魏际昌先生写评论,等到万事具备,时光已悄悄溜走一 年零四个月。

     特写:高占祥题词、魏际昌评论、贺敬之序等。

     近景、特写:康书乐:然而,当我把这叠诗集稿送到保定诗人任宝常面前时,这位年过半百的长者欣喜异常,他连夜读完诗稿,激动地赞不绝口,并再三表 示,要尽快从南洋出版社弄来书号,以保证该书短期内与读者见面。末了,任老师为难地说:“诗是好诗,如若出版,还须准备三千元的书号费和印刷费,这还是内 部价格呢!”

    特写:康书乐:啊,我万万没想到,废寝忘食写成的书竟要自己拿钱出版,而且还是三千元。 也许,三千元对于别人来说可能微不足道,而对于当时穷得叮当响的我来说,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。我的心一下全凉了,懵懵懂懂地不知自己是怎么离开的。

    中景、远景:飞驰的列车、风雪、原野、草木。

   

    近景、中景:康书乐出入企业、镇政府……

    近景、特写:康书乐:回到家中,和朋友谈及此事,他们给我出主意 ,看能不能拉点赞助,凑够出书的费用。这一下提醒了我,虽然我并非权贵,但自认为与当地一些乡镇干部私交不错,于是,鼓起勇气,厚着脸皮到乡镇企业间去拉赞助,其中品味了人情冷暖,世态炎凉。

    特写:手中拿着一沓钞票。

    近景:康书乐: 还好,经过四个多月的奔波,终于挠痒痒般地挠来了一千四百元的赞助,捧着这叠花花绿绿的钞票,我信心倍增,仿佛看到了希望!

    中景、远景:飞驰的火车、绿色的原野、金色的麦浪。

    特写:康书乐的侧背影。

    近景:康书乐:**天一大早,我重新收拾好尘封已久的诗稿,踏上了通往石家庄的快车。时至初夏,沿途金色的麦浪翻滚,但我全然没有心思欣赏那如诗的景色,一路设想着自己会遇到的种种情况 ,期盼着能够不虚此行,有一个圆满的结局。 

    画外音:我首先找到省委宣传部副部长、省广播电视厅厅长周申明先生,经他牵线引荐,又结识了有名诗人,省作协副主席刘小放先生。但他翻阅了我的诗稿,听完 我的来意后,却为难地说:“对不起,出书要找花山文艺出版社,那是主管单位,省作协偶尔要编辑一套丛书,也须申报他们批准。诗是好诗,而我爱莫能助啊!” 一席话,说得我心灰意冷,情绪一下子达到冰点。数年辛苦堆积起来的希望,瞬间化为乌有,我感到了无奈和无助。

    看我沮丧的神情,刘小放先生于心不忍,他转身吩咐刚进门的省作协秘书长刘向东老师,让他从省作协财政中拨出80元钱,以组织的名义赞助,他说:“收下吧,这是省作协的一份心意,以后的路会很难,不过,是真金就不怕火炼,我们相信你!”

    像丢了魂一样,我六神无主地离开省协作,来到花山文艺出版社,在二楼的值班室里,我见到了编辑王大民先生,他认真听完我的讲述后,深表同情,但也表示爱莫能助。

    我强打精神辞别了王大民先生,心中悲苦难言,路上, 我暗暗发誓, 从此不再提出书的事。

    中、远景:村庄春夏秋冬季节轮换叠加

    近景:康书乐:然而过了几年后,记得那是我新婚不久,我忽然收到文友人民大学研究生冰梅小姐的信函,说她的同学倪友奎先生新调进“华夏出版社”任文艺编辑,她曾向他讲述过我不幸的遭遇和出书的愿望,倪先生答应帮忙,说如果书稿有价值,还可以申请免费出版!

    中景:冬日的原野。飞驰的列车。都市飞雪。

    画外音:这封信重新点燃了我出书的愿望。  **天天没亮,我就赶往三十里外的县城候车,尽管天不作美,车驶进京城地带,正赶上风雪天气,但走入华夏出版社,受到倪友奎先生热情接待时,一路的寒冷顿时散去。

    近景:康书乐:倪先生是个内涵丰富的学者,他边阅览诗稿,边和我亲切交谈,不知不觉间,我们成了畅所欲言的朋友。

    冬季日短,转眼已到下班时间,任凭倪先生再三挽留,我始终不肯住下,萍水相逢,我怎好意思打扰别人?只有把书稿托付给他,而后,依依告别了这使人留恋的地方。

    由于心情愉快,我就顺路到京郊的文友李倩处小住了几日,等我前脚回家,出版社的通知便后脚跟进来。公函说:“诗作已通过编审,经出版社研究,拟定免去书号费,编审费等,只须交纳5000元的印刷费,即可出版8000册。”

    特写:康书乐:又是钱,这个令人头疼的字眼,因为它,曾几度让我的出书梦夭折,现在老话新提,依旧是束手无策。那一夜,我彻底**了。

    中景、近景、特写:田间劳作身影、摊位前的守候、餐桌上简单的饭菜……

    画外音:从此,我们一家人开始勒紧腰带,节衣缩食,全家人一年到头锅里不见荤腥,我和妻子四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,我们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——攒钱出书!



     近景:康书乐:或许真的是只有执着才会赢得机遇。XX年中秋节,诗友慷慨从古城寄来消息,说他要编辑一套“布谷鸟”丛书,并把我列入了出版计划中,价格优惠,只收九千元的工本费……

    我反复读着这封信,悲喜交替。十年的血汗与奔忙,等来的则是出书费用翻一番,如若继续期待,后果将怎样?出书,机不可失,砸锅卖铁也要出书!这些年已积蓄下四五千元,钱不够,我决定去借。

    中景:胡同里,康书乐走家串户的身影。

    画外音:当天下午,我走街串巷,挨门挨户去借钱,每次踏进别人的门坎前,心中总是十五只吊桶打水——七上八下,深恐被谁驳了面子。好在父老乡亲们憨厚直 率,或多或少都慷慨相助,到黄昏时分,共拼凑了八千三百元,还差七百元,怎么办?能借的人家都借遍了,难道再让出书的事情泡汤么?我苦苦思索,忽然心头一 亮,记起女儿那块珍贵的玉佩来。

    近景:康书乐:那块玉佩是大哥去泰国旅游时为我女儿买回的纪念品,小巧玲珑,据说价值一千多元!由于女儿尚小,一直没舍得让她佩戴。我决定将它卖掉,凑够出书的费用。

    中景:喧闹的集市。

    画外音:**天早饭后,我在集市上选好摊位,轻轻打开盛玉佩的精装盒子,踌躇良久,才挣扎出一声怆凉的叫卖,随即,两颗豆大的泪滴爬进了嘴角。

    中景:集市上的情景。

    特写:玉佩

    画外音:一时间围拢了许多人,但问过价格以后,又都摇着头离去;之后又聚来一圈人,结果依旧被昂贵的价格吓跑;就这样聚聚散散到了中午,仍然没见一位真正识货的买主,我只得无精打采地往回走……

    夜晚,五岁的女儿发起高烧,昏迷中不断喃喃自语,像是梦呓着什么,问起病因,才明白女儿发现我拿着玉佩去卖,整整哭闹了半天,*后哭出一场病来。

    特写:康书乐痛苦的表情。

    近景:康书乐:面对着昏睡的女儿,我内心的愧疚和自责此起彼伏,这十年我到底干了些什么?为出书,我不顾自尊,脸上堆着笑四处筹资;为出书,我贼一样偷卖女儿的爱物,惹得她遭受**的折磨,这一切,都是因沽名钓誉的思想作怪呵!

    近景:康书乐(背影)将一沓书稿投进火炉。

    特写:康书乐:我越想越气愤,转身抄起桌上那部准备寄走的诗稿,甩手扔进了火炉里,一股烟火升腾而起,自己的心血和愿望由此化为灰烬……

    画外音:经历了出书的波折,如今,他对出书已看得很淡,甚至准备出书的诗稿已不复存在,从此,他再不想出书的事。

    特写:康书乐无奈地摇头:真的不想了!再也不想了!



    (十)咏物言志   

    特写:康书乐的的目光停留在小院里一个筛子上。

    特写:康书乐键盘前打字。一首新诗跃上荧屏。



筛子   2012-04-09 
             常笑
是不是一粒真正的粮食
必须经过筛子的定夺
无论是小麦还是稻谷
都要承受筛子的左右晃荡
才能颗粒归仓



这是一个民族生存的简单方式
代代相传的动作 周而复始
浮上来的是秕糠与杂质
筛下去的是尘埃与沙子



就像在很多事物上

我们一直把梦存放于筛子里
包括填补胃口 养活歌声
却不知岁月也是一种筛子
正在日夜更新的筛着我们



    画外音:在康书乐创作的诗歌中,有很多是写物的,或者说是托物言志、借景抒情。他有着诗人特有的创作敏感,无论看到什么,都会引发联想,都会有独特发现。虽然他不是高产诗人,但他的诗却寓意深刻,令人寻味。

    枣树2008-06-10

      常笑

横曲竖弯刺自多,

蹉跎岁月风奈何。

春花从无惹眼意,

留却秋实凭人说。

    画外音:在康书乐咏物诗中,这首《枣树》是他比较喜欢的一首。他以枣树自喻,不在意人们怎样评说,而是用结果来证实自己。

    特写:康书乐谈自己喜欢这首诗的理由。

    中景、近景:菜园里翠绿的土豆秧。

   土豆2012-08-19

         常笑

如果否认一地土豆的含蓄

就会曲解农作物的味道

在深秋的田埂上叩拜阳光

在生死的轮回中进入思考



这些被岁月埋没的伙伴

从不袒露心声  用延伸的枝蔓

昭示风雨  在朴素的习���里

压抑了一切的梦和棱角



开花或吐叶的日子  渐行渐远

走出了尘封  就必须接受命运的菜刀

擦丝或者切片 不折不扣

只有跳进油锅才悟透日子

悟透加深一道菜  离不开作料



    画外音:除此之外,康书乐还写了《秋天的柿子》、《云》、《电扇》、《镰刀》、《银耳》、《酥油灯》、《村口的古庙》等等咏物诗,可谓目之所及,皆可入诗。



      

  (十一)市井人物

   中景:街头,聚在一起抽烟、聊天的老人。

   近景:康书乐进入画面。久久的注视着叼着烟袋聊天的老人。离开。

   特写:敲击键盘。诗作:《叼烟袋的老汉们》出现在荧屏上。



乡村 叼烟袋的老汉们 2008-5-14 09:33

      常笑

抬手点燃一袋无聊的习惯 ­

默默嘬着一个不明白的黄昏 ­

粗一口细一口地品味 ­

紧一阵慢一阵地吸吮 ­

吸去了以往光荣的贫穷 ­

吸完了从前积极的痛心 ­

吸瘦了一串串丰腴的日子 ­

吸深了双腮上斑驳的皱纹 ­

吸尽了生命的艰难岁月 ­

吸不尽的 ­

是一代代相继延伸的愚蠢­


    画外音:作为一个命运多舛、经历坎坷的乡土诗人,康书乐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。打开他的诗作就会发现,乡村市井人物也是他创作的主题,这些父老乡亲跟他一样,都是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。

    中景:街头女人们。

    特写:康书乐审视的目光。

小村的寡妇 2008-5-10 18:41 阅读(53)

           常笑



仿佛一条年轻的鱼儿 ­

日夜挣扎所于古老的池塘 ­

仿佛一只受伤的鸽子 ­

被世俗的目光网住翅膀 ­

梦想过梦的禁区 ­

那里的青松四季常绿 ­

醒来泪眼滢滢 ­

依旧是一弯残缺的月亮 ­

自从高温的丈夫 ­

跌下岁月的深渊 ­

阳光便遗忘了这个世界 ­

闲言碎语像沉重的砖 ­

筑起一堵无形的大墙 ­

不知道自己是自己的门 ­

别人是义务的暗锁 ­

不敢越雷池一步 ­

生怕被翻卷的舌头写成文章 ­

以一颗星的孤独 ­

凝望窗外的苦楝树 ­

看秋后的落叶 ­

纷纷扬扬­

    画外音:仔细审读他的诗作就会发现,他所创作的市井人物,并非简单地素描,而是经过理性思维后,对一个群体的灵魂的概括,这也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特色和区别。
    (以诗歌创作时间,确定春夏秋冬背景。康书乐四季行走的镜头。)

   (十二)不言放弃

    特写:诗歌字幕。

只要一步步的追求 2008-05-27



­         常笑

我们应该征服自己 ­

别说前言的小路布满了泥泞 ­

当我们跨越过一段风声雨声的岁月 ­

成功将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梦 ­

或许未来的地平线 ­

是天边一抹无法到达的彩虹 ­

只要一步步延续执着的追求 ­

就能缩短遥远的里程 ­

退也人生 ­

进也人生 ­

沿着一支歌走入美丽的秋天 ­

我们便会成为怡人的风景­

    采访:没想到过放弃诗歌、放弃文学创作吗,为什么?

   画外音:生存的压力和来自物质世界的诱惑,曾使多少人动摇了自己*初的理想和追求,也使多少人选择了放弃而面对现实,而他,却是个例外——尽管他也曾有 过迷惘,但他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文学梦想,因为文学是他的精神寄托,是他精神生活的全部。他认为,**只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,但对文学的追求,却可以使 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。

    近景:康书乐在创作,在沉思。

    特写:不灵活的手敲击键盘。

    画外音:尽管文学没有使他的生活有所改变,但他仍然感恩文学,不仅仅因为文学使他收获了爱情,也使他收获了快乐。他说,不管什么样的人生,经历怎样的磨 难,只能面对,绝不退却。他相信通过努力,就会有所改变,就能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未来。他始终确信这一点,所以,他常常告诫自己,既然选择,就不放弃。

    特写:康书乐:对于文学绝不会放弃,现在不会,将来也不会。


    特写:网站、期刊及活动视频、照片。

    画外音:他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2010年底,经过奔波努力,他恢复了中断十多年的唐河文学创作协会,把全县的文学爱好者重新组织了起来。同年,他 又四处筹集资金,先后创建了唐河文学网站和《唐河文学》季刊,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创作、交流的平台,并定期组织大家采风和创作交流活动。短短的两年时间, 就有不少会员陆续在国内报刊发表作品,并屡屡获奖,文学创作协会由此得到了快速发展,会员由*初的60多人,发展到200多人。

    特写:会员感言

    近景、特写:康书乐谈选择:人的一生,有很多是不可选择的,不可逆转的,比如自己的家庭,比如健全的身体。但又有很多是可以选择的,比如自己的理想和追 求、自己的生活道路。既然自己选择了文学,我就会坚持下去。不过,现在已不期望文学改变命运,也不再奢望诗歌创作对自己的物质生活有任何改变,只要能给予 精神上的快乐就很知足了,就要坚持下去,享受创作过程所带给的快乐。我觉得人生就是这样,不同的选择,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。选择快乐,你的人生就会充满阳 光,就会感到人生美好,而所经历的一切磨难,很可能就是人生*美的乐章!

    中景:康书乐在手机店里。

    特写:灯光下,康书乐在创作。

    中景、远景:一抹朝阳照进深深的胡同里,康书乐摇着轮椅渐渐远去。